方定塤,回國后曾擔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北京市東城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
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保存了一面特殊的隊旗,它來自一支由印尼華僑運動員臨時組建的羽毛球隊。
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羽毛球運動才剛剛起步。1953年,一支特殊的羽毛球隊受邀從印度尼西亞啟程,到中國觀光、比賽。這支球隊由50名印尼華僑運動員組成,由領隊方定塤帶隊回國參加球類交流賽。臨行前,領隊方定塤專門定制了“印尼華僑球隊公約”來加強團員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并由每一名運動員簽名認可。
方定塤對中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所做的貢獻緣起于1953年的這場友誼賽。方定塤在印尼從事海外華僑教育多年,一直致力于在當地華僑中推廣體育運動,在印尼華僑體育界有著很高的威望。印尼華僑球隊回國比賽期間,方定塤結識了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出于對祖國的熱愛,他主動承擔起當時中國各類體育運動團、訪問團到印尼交流的安保及后勤工作。在一次次的工作接觸中,方定塤與賀龍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賀龍曾委托方定塤一項重要的工作——為新中國的體育發(fā)展挑選優(yōu)秀的青年運動員。
印尼是羽毛球體育強國,在眾多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中,不乏華僑青年。方定塤為動員他們回國做了很多工作。為打消他們的顧慮,方定塤逐一與這些運動員溝通談心,向他們介紹新中國的建設與目前體育發(fā)展的情況。為了能讓運動員順利回國,他想方設法籌措資金,用以解決高昂的回國路費。在方定塤的不斷努力下,500多名印尼華僑羽毛球、乒乓球運動員踏上了回國的旅程。這些運動員彌補了我國單項運動的人才空缺,也帶來了國外全新的體育競技理論與實戰(zhàn)技術。其中就有我國著名運動員林慧卿、湯仙虎、侯家昌、王文教、陳福壽、陳玉娘等人,他們曾多次在國際比賽中奪得名次,為中國爭得了榮譽,很多人在退役后成為教練員。在他們與國內運動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羽毛球運動形成了競賽體制,并吸取了國外的技術與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通過對訓練方法的不斷探索與改進,使得我國競技羽毛球運動有了迅速的發(fā)展。
方定塤、王文教等歸僑為中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運動員隊伍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奮力拼搏、拓荒羽壇的決心,成為推動新中國體育發(fā)展的一股強勁且特殊的力量,也使得中國在世界羽壇長盛不衰,薪火相傳。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稿,文章原載于《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01月07日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