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僑刊鄉(xiāng)訊>>《海內(nèi)與海外》
跨文化交流的推動者——記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xié)會總會長戴小華
2024年11月14日14:49  來源:中國僑聯(lián)

mmexport1697037764791.jpg

與戴小華會長認識已有四年。近日,戴會長在朋友圈發(fā)在北京參加中華海外聯(lián)誼會、登臨天安門的喜悅之情。她對中華文化的強烈摯愛已經(jīng)滲透到她的文字、語言和身體力行中,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祖籍河北滄州,在臺灣出生成長,后定居馬來西亞的戴小華,不僅是馬來西亞著名的華文作家,更是華人民間外交的積極推動者。她的人生歷程和作品,像一部豐富多彩的劇本,展現(xiàn)了華文文學的魅力,也反映了馬來西亞及東南亞社會的百態(tài)風情。

前不久,戴小華女士欣然接受了我的訪談。

戴小華的文學之旅

戴小華的祖籍是河北滄州,她在臺灣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戴小華1986年以一篇《阿春嫂》榮獲馬來西亞《南洋商報》散文獎,從此步入馬來西亞文壇。

上世紀80年代后期,她的劇作《沙城》在馬來西亞一鳴驚人,使她成為了華文文學的明星。這部作品深刻反映了馬來西亞股市風暴的沖擊,讓人們看到了華文文學在馬來西亞社會的強大影響力。

上世紀80年代后期馬華文壇上一個重要收獲,就是戴小華的《沙城》。《沙城》劇本于1987年10月在馬來西亞《南洋商報》連載,翌年4月出版單行本,引起海內(nèi)外文壇和評論界好評。

《阿春嫂》《沙城》只是戴小華文學世界的一部分。戴小華在1992年連續(xù)出版了《風起云涌》《點石成金》和《巨筆如椽》三部與風云人物的對話錄,這些受訪者都是馬來西亞的重量級人物,包括朝野政界人士、成功的工商業(yè)巨子和文化界名人。

在這些作品中,她以散文式的描述和戲劇式的對話展示了這些人物的故事和思想,同時也進行了評論式的剖析,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她的創(chuàng)作涵蓋戲劇、評論、散文、報告文學、小說、雜文等多個領(lǐng)域,以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洞察力,反映了馬來西亞社會的多元面貌。她的作品不僅展示了華文文學的魅力,也打破了人們對馬來西亞華人的固有認知。

35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現(xiàn)在戴小華已有25本專著、65本編著相繼問世。有部分文章還被譯成英、法、俄、韓等多國文字出版。

獨特的家庭背景與文化傳承

戴小華的家庭背景也為她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她的祖籍是河北滄州,卻在臺灣成長,最終定居馬來西亞。這種跨地域、跨文化的經(jīng)歷使她的作品具有獨特的魅力。

戴小華的著作《忽如歸》主要描述了歷史激流中一個臺灣家庭的真實故事。這個家庭成員的各種命運連接著兩岸兩黨半個多世紀的復(fù)雜關(guān)系,并深度描繪了戴小華父母落葉歸根,以及其兄弟戴華光倡議“和平統(tǒng)一”幾乎付出生命代價的歷程。

戴華光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海峽兩岸尖銳對立時期,赴美留學后接觸了一些客觀反映大陸面貌和臺灣歷史的書籍報刊,深感兩岸分離之痛,發(fā)出兩岸要統(tǒng)一、要和平的吶喊。

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戴華光被判無期徒刑。在牢獄中因重病纏身靠自救而起死回生。由于臺灣當局解除戒嚴令,他提前出獄,最終回到父母的家鄉(xiāng)滄州,守護那一片祖祖輩輩留下的故土和父母的安息之地。

此外,《忽如歸》也詳細記錄了戴小華母親的一生。她的樂善好施,相夫教子,對子女特別是長子戴華光的疼愛,以及她身居孤島的寂寞和無奈。長子身陷囹圄的時候,母親不懼權(quán)勢,披著白布背心,到臺灣當局立法機構(gòu)門口靜坐,拖著老病之身定期到綠島監(jiān)獄探視。尤其是那句“回到大陸就沒有人敢欺負你們了”,讀來令人心碎。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死后要葬在父母身邊,陪伴到永遠。然而,母親在臺灣突然辭世,為了讓母親落葉歸根,戴小華在5天之內(nèi),克服重重困難,將母親遺體由臺北運回滄州老家,其家國情懷令人動容。讀者每讀到此處,都會潸然淚下。

人民藝術(shù)家王蒙評說:“《忽如歸》獲得極大的成功不是偶然,因為書中有太多歷史的甜酸苦辣、悲歡離合,是超越國界、超越地區(qū),甚至超越生死體驗的,充滿了超出意識形態(tài)范圍的對中華、對故土、對人民的愛。戴小華是關(guān)心現(xiàn)實、關(guān)心社會、關(guān)心人民命運的。她寫的非常真實,也非常真誠,所以動人心魄、感人肺腑。讀罷此書,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戴小華參加河北滄州作家交流座談會.jpg

戴小華參加河北滄州作家交流座談會

積極推動中外文化交流

作為一位具有全球視野的作家,戴小華以其獨特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積極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緊密結(jié)合起來。她常常應(yīng)邀參加國際文學會議和論壇,用她的筆觸向世界展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活和文化。

戴小華出生在臺灣,后定居吉隆坡,在美國獲得公共行政碩士學位。1990年,在馬來西亞和中國民間還不能自由往來時,戴小華因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就被國內(nèi)大學邀請,成為馬來西亞官方批準的第一個公開正式訪問中國的文化使者,這次訪華也被稱為中馬的“破冰之旅”。

戴小華多年來行走于中國大陸、臺灣、香港、馬來西亞等地,為多地的文化交流和民間友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戴小華特別對自己的祖籍滄州有深沉的情感,她講到“滄州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這也成為流淌在戴小華血液里的巾幗俠氣。正如她在《我的中國夢》中講到,“血緣和文化不是一種可以任你隨意拋棄和忘記的東西。當我明白了這些,我也終于找到了我夢中的家園,也就是我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

在她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中方學者開始關(guān)注馬來西亞華文文學,彼此之間的接觸也越來越多。她以作家的獨特身份,為中馬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堅實的橋梁。

同時,她也曾擔任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xié)會總會長,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xié)會會長以及海外華文女作家協(xié)會會長。在國家和山東省、上海市僑務(wù)部門組織的多次論壇和考察活動中,都有她積極發(fā)言的身影。她的許多發(fā)自肺腑的獨特見解,都為海峽兩岸的和平統(tǒng)一,以及中華文化藝術(shù)的國際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近期的香港《文綜》雜志(2023年第9期)刊登戴小華的文章《命運塑造了我的文學之路》,讀來十分感人,也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杰出女性在國際上的卓越風采。

“為國服務(wù)榮譽勛銜”當之無愧

1999年6月,由于戴小華女士在馬來西亞社會及華文文學領(lǐng)域的杰出貢獻,被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策封為“為國服務(wù)榮譽勛銜”。這一榮譽無疑肯定了戴小華女士在馬來西亞以及全球華文文學界的地位和影響力。

戴小華2022年策劃主持了一檔非常獨特的視頻節(jié)目“傾聽馬來西亞”,系統(tǒng)多元地介紹了馬來西亞的城市風情和文化、旅游和商貿(mào)的概況!秲A聽馬來西亞》首映推介會2022年5月26日在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舉行。馬來西亞著名華文作家戴小華在節(jié)目中擔綱主持人。《傾聽馬來西亞》于2022年6月2日全球首播,共6集。該節(jié)目以文學為切入點,選取吉隆坡、檳城、馬六甲、巴生及加影等5座城市進行拍攝,并在節(jié)目中融入了16位馬來西亞作家的作品,讓文學和馬來西亞特色美景、美食融為一體。

節(jié)目首集為《尋找馬六甲》,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通過對馬六甲的介紹,進一步展現(xiàn)馬中兩國之間的友誼和合作。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歐陽玉靖高度評價《傾聽馬來西亞》節(jié)目:“既是一次有益嘗試,也是一次成功創(chuàng)新。它將文學經(jīng)典與歷史、民俗、美景、美食融為一體,用獨特新穎的方式引領(lǐng)觀眾更深、更廣地領(lǐng)略馬來西亞的魅力所在,將馬來西亞特有的多元與活力、包容與和諧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讓大家通過新的視角體會馬來西亞文化交融的感染力和蓬勃的生命力,再度認識馬來西亞之美!

戴小華的文學創(chuàng)作曾榮獲中國“首屆世界華文徐霞客游記獎”“四海華文筆匯”散文特別獎,全球華僑華人征文一等獎,馬來西亞華文文學獎。部分作品入選中國及馬來西亞語文教材,并受邀擔任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至今,戴小華女士仍然筆耕不輟,以作家和民間外交家的身份,繼續(xù)為馬來西亞華文文學的發(fā)展和中馬文化交流付出努力。她的故事和精神,正如她在《沙城》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一樣,堅韌而熠熠生輝,照亮了中馬兩國的文化交流之路。

強烈的責任和家鄉(xiāng)之情

與戴小華作家訪談時,除了其獲得的一些成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有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濃郁的家鄉(xiāng)情。在她“肩負重任的編輯出版期(1991-2019)”這段時間,由她編輯出版的書籍共有65本。

完成這些工作不僅需要積極展開各種籌款活動,還需耗費大量的精力和心力。這在當時馬華文學和華人文化不被政府資助的馬來西亞,無疑是很艱辛和耗時耗力的。

這些工作令她犧牲了創(chuàng)作時間和健康(由于大量的閱讀資料和校稿,她的視網(wǎng)膜兩度脫落)。其中,最典型的是被馬來西亞華社譽為“馬來西亞華人文化雙峰塔”兩套文獻資料。第一套是總計5百萬字,共10卷的《當代馬華文存》。

IMG_20230328_153153_edit_159396217618905.jpg

本文作者采訪戴小華女士

1998年她擔任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xié)會總會長,就策劃編輯出版這套馬來西亞自1980年1月1日始至1999年12月31止,包括馬來西亞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社會五大領(lǐng)域的知識分子的重要文章。這套文存的編輯委員會是她邀請一群學有專長、獨立公正且具公信力的學者專家組成,耗時三年半共同編輯完成。

2001年舉行推介禮時,特別邀請海外華人史的主要開拓者,曾擔任過香港大學校長,馬來亞大學歷史系主任,以及時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賡武教授做主講嘉賓。他稱譽《當代馬華文存》是“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大氣魄與大動作,更為全球華人提供完整清晰的借鑒!敝骷彝趺烧f:“這是馬來西亞華人對于華族文化的珍重和執(zhí)著,是他們的一個卓越貢獻!瘪R來西亞著名教育家沈慕羽稱譽其“為國家和族群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化!

2002年她出任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xié)會會長,又開始積極籌款并編輯出版作協(xié)前任會長云里風尚未完成的《馬華文學大系》(5卷1965-1996)。這套大系自1996年開始啟動,歷時8年終于完成。這兩套共20卷、總字數(shù)超過1千萬字的巨著,為馬來西亞華社留下珍貴的文獻資料。

今年9月,戴小華父親去世18周年,她在朋友圈中寫道:“我去父母家鄉(xiāng)上墳。疫情三年,無法上墳,到處都是蜘蛛網(wǎng)。又見戴氏祖墓已在2022年底修繕完成。戴氏宗親讓我題詞的刻碑也已完成。原來女性不入族譜,現(xiàn)在祖墓也讓戴氏女子題詞刻碑,我替戴氏女性終能入譜并獲得宗親認同感到欣慰。當我聽到鄉(xiāng)親言語間熟悉的鄉(xiāng)音,仿佛聽到父母的聲音,霎時勾起我對父母的思念之情,不禁難過起來!”戴小華在總結(jié)她的命運與創(chuàng)作關(guān)系時深情地說:“我的創(chuàng)作大致都是因為某個人物、某個地方或某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才讓我有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我創(chuàng)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才寫,而是我的情感受到了某種強烈的撞擊和敲打,讓我不能不寫,似乎不寫出來,身心就無法得到安頓。誠如巴金所言:‘我之所以寫作,不是我有才情,而是我有感情’。因而我的創(chuàng)作,其實都會被所看過的書,所受的教育,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這些影響也都快速地濃縮在我過去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

(責編:皮博、張雯)
X
 
马尔康县| 云阳县| 垫江县| 资兴市| 武穴市| 渭源县| 和林格尔县| 和田县| 华安县| 武定县| 凭祥市| 屏山县| 新绛县| 陆川县| 青州市| 探索| 齐河县| 基隆市| 肥西县| 泰和县| 彭泽县| 姜堰市| 河曲县| 丰原市| 谢通门县| 三穗县| 西峡县| 霸州市| 阳东县| 固阳县| 凤翔县| 太白县| 宣威市| 弥勒县| 北海市| 柯坪县| 杨浦区| 遂川县| 汨罗市|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