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僑刊鄉(xiāng)訊>>《海內(nèi)與海外》
閩南僑鄉(xiāng)小年兜
粘良圖
2024年11月15日13:53  來源:中國僑聯(lián)

一地自有一地的風(fēng)俗,閩南晉江的“小年”不在家家煮湯圓敬祖宗的冬至,不在辦酒席酬伙計的尾牙,也不在擺果盒送諸神上天的臘月廿三,而是在除夕的前一日,通常是在廿九日,俗語說是“臘月廿九小年兜”。

1.jpg

閩南人管除夕叫“年兜”,年兜夜一家人吃團(tuán)圓飯,接著就燒起篝火跳“火群”,然后一家人圍爐守歲,等待子時過后“敬天公”,大放煙花鞭炮,迎接嶄新的一年。

如果將“年兜”看作一年賽道的終點,這臘月廿九就是緊張的沖刺時刻了。每一個當(dāng)家的主婦都會將胸中的算盤噼里啪啦地盤算,過年應(yīng)該準(zhǔn)備的事項有哪些已完成了,還有哪些要做的。事實上過年的事事項項,從臘月初就開始了,她們已經(jīng)做了足多的事務(wù)。

首先是“清黗”,也就是家中的大掃除,無論是樓房、是古厝,內(nèi)外一定要打掃得干干凈凈,窗板戶扇、桌椅家私擦洗得一塵不染;就連平日收擱的桶籠竹篩也要一一搬出來洗凈晾干。門口的石埕也要沖刷一遍,讓房屋內(nèi)外煥發(fā)一股清新的氣息。再來就是備辦年貨。乘著小孩子放假回家,帶著他們出去置辦一套他們中意的衣裝,順便也為家中的大人買下新的衣服鞋帽,好穿戴得漂漂亮亮地過年;老婆婆過節(jié)喜歡戴在頭頂?shù)摹敖鸹ā,也替她買下了。過年的食物,魚呀,肉呀,宰好的雞鴨呀,已裝滿了冰箱。過年裝點門戶的春聯(lián)、春字、福字和“紅錢”,過年要放的鞭炮和火花也一一買齊了;年兜夜跳火群燒的幾捆蕃薯藤也早已備下,就堆放在門后角落里。

還有,過年過節(jié)的一件大事就是祭祀祖先和神明。老人常叨念祖輩的事,說起家族的老祖宗是從遙遠(yuǎn)的北方走來閩南的,一路走得腳趾頭都磨爛滴血了,這不,到咱這一輩小腳趾的指甲還是分叉的。他們還會說起往昔唐山過臺灣謀生“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和下南洋“椰風(fēng)蕉雨,篳路藍(lán)縷”的苦難經(jīng)歷。飲水思源,如今子孫生活富足了,不是得好好告慰祖先嗎?冬至那天,祠堂里舉行隆重的祭祖典禮,祭拜的是遠(yuǎn)祖。而明天年兜,是在祖廳內(nèi)敬祀自家公媽的日子,也應(yīng)該準(zhǔn)備得豐盛些。閩南民間信仰最為豐富,該去燒香敬拜的大宮小廟也多,觀音菩薩、媽祖娘娘,還有城隍爺、境主公……,這些宮廟早在幾天前已分別敬拜過了,就剩下自家屋宅里的“地基主”“門口公”“檐口媽”還沒有叩謝,就留在年兜日敬祀吧。

敬天公  俆維耕.jpg

敬天公

臘月廿九日,主婦們忙的主要就是操辦過年的食物。

炊糕、炊馃歷來是閩南女人必學(xué)的一項手藝,她們會懷著一種近于虔敬的心態(tài)來操辦,因為炊出的糕、馃不僅僅作為家人食品及用于送禮,更要用來祭祀祖先和神明。糕馃炊得好不好,也是對一個女人手藝的重大考驗。

炊糕,要先用少許熟蕃薯養(yǎng)出“酵母”,然后攪拌上舂細(xì)的濕米粉,再加發(fā)酵,使其成為半流質(zhì)狀,一一舀到洗凈的瓷甌中,放進(jìn)蒸籠里蒸。點火前先在灶臺上點一支篾香,蒸到這支篾香燃盡,就可以起鍋了。炊糕時,女人通常先將小孩子從灶間里趕出去,免得小孩子口無遮攔,說了什么得罪“灶君公”的話,以致碗糕蒸得不好。蒸得好不好的標(biāo)準(zhǔn),就是看蒸出的碗糕是否Q彈,底部是否像琉璃一樣光潔,頂上有沒有裂口,裂口就像開口笑,表示“發(fā)”,是一年財運的好兆頭。為了增加吉慶的味道,女人還會用竹筷蘸著“紅花米”泡的水,在碗糕頂點上紅色,就像開著一朵朵小紅花。

炊“發(fā)馃”,則要先蒸一鍋蕃薯,將熟蕃薯趁熱放在大鐵盤里攪爛,加上發(fā)酵的面團(tuán),一邊搓揉,一邊撒上面粉,待面團(tuán)揉得均勻,干濕適度,就分別捏成拳頭大小的一塊塊,放在蒸籠里炊,其中要做一塊個頭特大的,以備“敬天公”用,叫做“天公糕”。一般也是燃一支香的功夫就可以起鍋。起鍋后,女人會急不可耐地驗看蒸出來的發(fā)馃頂上有沒有開裂,特別注意那塊預(yù)備用來敬天公的“天公糕”,上面若有“笑”紋,那女人臉上的笑容就像綻開一朵花。

通常炊馃不止炊一蒸籠,也不止炊敬神的“發(fā)馃”,還會炊一些“薯粉馃”用作日常食用。薯粉馃的做法并不復(fù)雜,就是將研碎的蕃薯淀粉與適量蒸熟的蕃薯拌合,放到石臼里舂,舂得越久,越有韌性。然后一一按壓成巴掌大的薄片,包上和糖的花生末或者蘿卜絲加肉炒熟的餡,甜餡就包成圓餅狀,菜餡就包成大水餃狀。一一擺放在蒸籠格上蒸,由于餡是炒熟的,馃皮又大半是熟蕃薯,很快就可以蒸熟。相傳有戶人家,女人正忙著拾掇柴火,丈夫剛討;貋恚掷溆逐I,到廚房看到蒸籠格里擺滿薯粉包子,于是狼吞虎咽地將一格薯粉包吃得干凈,女子進(jìn)來了,才知道這些薯粉包都還沒蒸過。

年兜夜跳火群   徐維耕   攝.jpg

年兜夜跳火群

晉江這地方人多地瘠,旱地多水田少,自明萬歷年間從海外引種蕃薯以來,一直以蕃薯作為主糧,所以用蕃薯和面粉或用蕃薯粉做馃,就是為了多用粗糧,節(jié)省細(xì)糧。還有比這更甚的,那就是晉江一個叫梧林的鄉(xiāng)村,流傳著一種年兜日不吃魚肉米飯而吃蒸蕃薯的習(xí)俗。原來該村有一戶人家,子女眾多,生活艱難,一年到頭只靠蕃薯度三餐。年兜別人家備辦三牲五味到祖廳敬祀祖宗,他家備辦不起,勉強(qiáng)準(zhǔn)備幾碗菜蔬,燜點米飯,待到祖廳里沒人才敢前去祭祀,而家里仍是蒸了一鍋蕃薯讓孩子們填飽肚子。待到孩子們長大,一個個都到南洋謀生,家境好起來了,可是老母親要讓后輩珍惜眼下的福分,保持勤儉樸素的家風(fēng),就讓兒媳、孫媳仍舊在年兜日蒸蕃薯當(dāng)午飯。鄰里看到她家如此發(fā)達(dá),大厝、洋樓一棟接一棟地建,過年還在吃蕃薯,感到這是一種“惜福得!钡暮眉绎L(fēng),紛紛看樣學(xué)樣,于是衍變成為該村一種風(fēng)俗。

蒸糕做馃之外,主婦們還要卷起衣袖施展廚藝,預(yù)備明天“敬公媽”及年夜飯的菜肴。過年一定要有魚,“年年有余”嘛。備用的魚通常有加臘魚、帶魚,這些生鮮的魚須是清蒸才能保持鮮美的原汁原味。目下價錢挺貴的梭子蟹,刷洗干凈后,須用急火蒸熟才不會掉腳丫,蒸熟后紅湛湛的正好用來“敬天公”。此外,肉類的食品也要多樣。剁些肉茸,拌上蔥蒜、炸粉,下油鍋就炸成肉丸子;剁些細(xì)肉條,將削過皮的荸薺剁碎,再加蔥段、淀粉、五香粉拌合,用豆皮包卷成一條條,下蒸籠蒸熟,晾過,切段,下油鍋炸過就是五香卷,比起外頭買的可口多了。芋頭也得先處理好,大芋頭須得削皮切塊,下油鍋炸熟,煮起來才不致爛糊糊的。小芋艿不用刮皮,只須洗凈蒸熟。這是要放在裝滿米飯的飯碗上,擺放在房間里過年的,名叫“過年飯”。過年飯寓意著家有余糧,小芋艿寓意是子孫傳衍不斷。先輩流傳下來的年俗可真有意思。

待到廚房里的活路完成,大盤小碗一一裝盛著煎炸蒸煮的菜肴,散發(fā)著香氣,主婦們這才舉手理了理汗水濕潤的鬢發(fā),走到門口長舒一口氣。門外已是一片暮靄,間或有零星的鞭炮聲,那是憋不住氣的孩子提前拿出來燃放的。要不然,怎會有這句老話:“大人亂糟糟,囡仔暢年兜”呀。女人在這氤氳的暮色中,仿佛看到明天家人歡聚一席、杯觥交錯的場景,她歡快地笑了。

(責(zé)編:皮博、張雯)
X
 
府谷县| 溆浦县| 武冈市| 灵寿县| 永靖县| 奎屯市| 临朐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宣化县| 东乡族自治县| 阿克陶县| 桦川县| 南陵县| 安化县| 湘乡市| 淮阳县| 泉州市| 衡水市| 洪雅县| 郁南县| 迁安市| 平度市| 丰都县| 巴青县| 区。| 临潭县| 米泉市| 淅川县| 鄂尔多斯市| 新安县| 兰西县| 临朐县| 永兴县| 沙河市| 海南省| 射洪县| 安溪县| 漯河市| 娱乐| 眉山市|